“杨教授”在《穿越火线》中的爆炸
内容速读:
我也有些说不清杨教授怎么就突然炸了,他先是被人一脚踹向胯下,然后在他捂裆下蹲时爆炸就发生了。以上场景出自网剧《穿越火线》在不久前更新的第9集,正如名字所显示的,这是一部电竞题材的网剧。这两天,由于“杨教授”的登场,《穿越火线》在社交媒体吸引了不少关注。但《穿越火线》的要素却特别多。当然,故事的主线仍然是电竞:两支队伍,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里共同努力,共战《穿越火线》游戏……
我也有些说不清杨教授怎么就突然炸了,他先是被人一脚踹向胯下,然后在他捂裆下蹲时爆炸就发生了。剧情交代得不甚明了,爆炸看起来卡通又廉价,浮夸的特效与周边真实拍摄的场景格格不入——所以他也可能没炸,毕竟所谓的“定时炸弹”也不过是一个“安全出口”的标志而已。
以上场景出自网剧《穿越火线》在不久前更新的第9集,正如名字所显示的,这是一部电竞题材的网剧。这两天,由于“杨教授”的登场,《穿越火线》在社交媒体吸引了不少关注。坦白讲,我也是冲着杨教授才第一次听说这部剧。在高倍速播放的加成下,半天时间我已看完了当前更新的所有集数。
相比这个故事,我果然还是更关注杨教授。
■ 《穿越火线》中的杨教授
可能因为确实没怎么看过电竞题材的影视作品,《穿越火线》让我有点惊讶。我原以为它是那种……特别专注讲电竞的作品,比如讲一个战队,如何克服各种困难,用巧妙的战术和强力的操作,一举战胜能够肉眼辨帧的强大对手的故事。但《穿越火线》的要素却特别多。
仅仅在本剧的第一集里,就出现了前女友分手并嫁人、被误认抢婚、遭土豪大哥撒钱羞辱与时空穿越等一系列略有些狗血的要素。说“穿越”其实有点不恰当,《穿越火线》采用的是双线叙事,只不过这双线并不在同一条时间线上,两个主角的故事分别开始于2019年和2008年,而他们之间能够通过网络互相联系,这是全剧的基础设定(或许会让你想到《黑洞频率》)。
当然,故事的主线仍然是电竞:两支队伍,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里共同努力,共战《穿越火线》游戏……其中夹杂着一些青涩的校园故事或者相对社会的家庭故事,性格固执的神秘转校生和合租的美女房客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准时登场……尽管有这么多的烂俗(当然也算好用)的设定,双线叙事却也的确为本剧的主题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对于电竞来说,2008年和2019年的环境可谓天差地别,用两个不同的时间线来讲故事,更能体现出同一件事情的环境差别。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有一个“杨教授”,让他出现在10年前显然更为合适。关于杨教授的剧情是这样的,在主角(自称)职业的电竞战队中,有一天队友忽然神秘失踪,监控录像的画面显示,失踪的队友被戴着头套的人绑架了,而绑架他的人竟然是他的父母。为了营救队友,一行人来到宛如精神病院的戒网瘾中心,在队友之外,他们还发现了以前一起打游戏的朋友——网戒中心还真是一个重逢之地。
关于网戒中心的故事戏剧而夸张,但显然取材自现实。无论是“盟友”的称呼,还是在中心外自发组织巡逻队的家长,还有电击等“治疗方法”,更不用说标志性的人物“杨教授”,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们明白它在说什么。
《穿越火线》里网戒中心的故事在轻松明快的氛围下翻篇。在被网戒中心的人们重重包围、陷入绝境的时候,故事转向了超现实的展开。或许是幻觉,精神濒临失常的人在遭遇电击后,发现地上的棍子似乎是一杆枪——于是它就真的变成了一杆枪。就像游戏中的场景一样,在疯人病院一般的网戒中心中爆发了一场枪战。投掷出去的手雷其实是刚脱下来的鞋子,炸倒了一大片人;定时炸弹则是将“安全出口”的标志,这个标志被拆卸下来后安置在引爆地点。
最后,主角一行人用绳索上演了一出飞跃疯人院,在他们身后是半真半假的绚烂炸裂。
■ 屏幕中的杨教授
剧中人随意就能跨越的障碍,却是现实世界中许多人一生都难以走出的阴影。
《穿越火线》现在更新了10集,关于杨教授和网戒中心的剧情有半集多一点,不过是个小小插曲。就和许多好莱坞电影一样,主角兼具勇气与运气,深入敌巢,以英雄主义的方式解决了一切问题。这也很好理解,一部电竞题材的网剧总不能让主角在网戒中心里被逼自杀吧——可他们也逃脱得太容易,太毫无顾虑了。就像是,哦,应该说,果然是一个故事。
时至今日,已经不需要这篇文章再来赘述“网戒中心”给受害者们带来的伤害。也因此,“杨教授”或者“戒除网瘾”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野。
2008年7月2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了《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的节目,介绍了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及其治疗情况,总体呈赞扬态度。节目中展示了家长观看《魔兽世界》游戏画面的场景,一位母亲表示:“在这个《魔兽世界》的影响下,我的儿子,从一个很天真、很可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魔兽。他在家里蓬头垢面,全身散发着臭气,不洗澡、不洗头,在这个《魔兽世界》里,他非常兴奋、通宵上网,把我们的家变成了一个魔兽世界。”这一节目引发了一些争议。
2009年5月,《中国青年报》发表报道《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后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转载,自此,电视屏幕上与“戒除网瘾”相关的消息明显更趋向于负面。2009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节目制作了另一期关于“网瘾”的节目《网瘾之戒》,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盲目和强制性“戒网瘾”的反思。
随着更多媒体和公众人物的关注,以及更多盟友的现身说法,越来越多的人们也开始关注网戒中心的问题。在此之后,“网戒中心”这个场所和“杨教授”这个形象开始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但它们的制作规模都比较小,影响力也不算大。在橙光游戏平台上,有《篱笆庄秘闻》《网瘾治疗中心》和《网瘾治疗学校》等作品发布,它们都是个人作品,制作简陋。
但“杨教授”这个名字的确让游戏玩家们无法忘怀。2016年,《黎明杀机》的开发商Behaviour表示,为了回馈中国玩家,他们想要制作一个中国式的恶人或怪物形象,为此,他们委托Steam玩家社区STCN(现已改名其乐)用户Esther在论坛上进行投票选择。最终,“杨永信”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僵尸”“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角色,成功当选。随后,《黎明杀机》在DLC中正式加入了“医生”(Doctor)角色,这个角色能够使用电流进行攻击。
相比在游戏中出现,让“杨教授”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似乎要更艰难一些。2016年,临沂编剧李正虎表示,他希望拍摄一部由这一事件改编的电影《困兽》。他在众筹网站上开启了目标为100万的众筹,同时表示,剧本已经送审。可这件事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许多年前,有不少人说,可能我们很快就会忘了“杨教授”和关于网瘾的一切,但时至今日,“杨教授”依然无人不知。《穿越火线》只因为这半集“杨教授”的剧情就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证明了“杨教授”的生命力。
■ 每一个故事中的杨教授
从未离去的“杨教授”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
“杨教授”是很多东西,以至于这个名词早已脱离了最初的载体。他可能是戏谑的磁暴步兵、雷电法王;也可能是恐怖电影中一个幽暗而模糊的意象;又或者仍然是身处困境的家长们心中的救星、盟友们的梦魇。
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不那么频繁地谈论“网瘾”了,但“杨教授”们还在那里。事情变了许多,全国的人们都患上了“网瘾”,离不开电子设备,于是也不再多提网瘾。可事情也没有变那么多,或许没有了电击、没有了集中营一般的场所,但依然有父母面对着他们日渐无法理解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他们能怎么做呢?他们会怎么做呢?
在2016年,触乐撰写一系列关于“戒网瘾”的文章时,盟友的家长们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确是自发地维护着网戒中心,不仅缴纳了高昂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自愿为网戒中心服务,加入家委会,在网戒中心周围巡逻,驱赶“可疑人员”。到了2019年,我们因为听说网戒中心关停再去临沂时,也和当地的许多人聊了聊,发现家长们也不像网络上的人们那样反对网瘾治疗,相反,支持“管教小孩”的不在少数。
“杨教授”在电子游戏领域久负盛名,不了解详情的人或许会对此疑惑不已:为何这个从不做游戏、也大概从不玩游戏的人,竟能够对整个行业有这么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就连他本人都在渐渐被遗忘的时候,这个名字仍然是一个看上去永不过时的符号。而这种问题的答案,也一定远在电子游戏无法触及的地方。
我们始终无法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治疗“网瘾”的“杨教授”,也不知道我们报道过的杨教授和这些游戏与影视作品中的“杨教授”是不是一个人——可他们的确有着相似的场景和故事,仿佛历史在一遍遍循环。时隔多年,“杨教授”一直在。一部电视剧,或者随便别的什么,只要提一个模糊不清的代号,大家都能想起点什么,纷纷转发。但事实上,即便是没有任何人提起他,“杨教授”,或者“张教授”“李教授”随便什么“教授”,也一直都在,每当我们试图用错误来解决错误的时候,“杨教授”们都静默无声地注视着。
2009年,《中国青年报》采访了那位杨教授,他说,“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我的这份事业”。
这些天,对于《穿越火线》里“杨教授”的形象,许多网友在微博写下了这样的评论:“他瞪我干嘛?”
(文中所有“杨教授”题图、配图均来自网剧《穿越火线》。)